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09:02:25   浏览:83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


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

           (2010年11月30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和规范土地整治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耕地质量,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土地整治及其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土地整治,是指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治理,对自然灾害损毁或者生产建设活动破坏的土地进行复垦,对宜农未利用土地进行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第三条 土地整治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坚持因地制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整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整治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土地整理开发机构负责土地整治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等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整治的有关工作。
  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参与、配合做好土地整治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土地整治从业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并向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备案登记,纳入管理。
  第六条 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耕地耕作层保护相关规定和政策措施,鼓励占用耕地的单位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者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
  第七条 对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规划和计划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经批准后,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按照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经批准的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和上级下达的补充耕地年度计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土地整治年度计划。
  第十条 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土地开发,不得在大于20度的坡地进行。禁止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森林公园开垦耕地;禁止毁坏森林、围湖造地或者侵占江河滩地开垦耕地。

                        第三章   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及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进行土地整治项目的申报。
  第十二条 申报土地整治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符合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三)规划新增耕地率应当符合土地整治有关规定;
  (四)经项目涉及地的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第十三条 土地整治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分级审批。
  土地整治项目经批准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逐级报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十四条 经批准获得土地整治项目的申报单位为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依法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的施工,依法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或者委托等方式确定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
  除桥梁、防洪堤、水坝、隧道、水电安装等工程外,项目施工费在50万元以下的土地整治单体工程,不受本条例第五条的规定限制,由项目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放弃承包权的,依法公开招标。
  第十六条 土地整治后的耕地耕作层、平整度、灌排水条件、道路以及生态保护措施等,应当符合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程技术标准。
  第十七条 项目竣工后,项目承担单位向批准项目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项目验收。批准项目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文件。

                        第五章   项目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 土地整治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及指标流转价款、土地复垦费和土地出让金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等。
  第十九条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由省人民政府财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年度统筹安排,实行分级管理,专项用于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支出,并落实到项目。
  第二十条 耕地开垦费由建设项目占用耕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收。
  耕地开垦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及土地整治工作。
  第二十一条 指标流转价款用于新增耕地指标收购储备和实施补充耕地项目,以及土地整治项目库和新增耕地指标库的建设、运行、维护等。
  第二十二条 财政性资金以外的其他资金投资土地整治项目用于自行占补的,其土地整治项目的申报、审批、验收、新增耕地合格证的核发和备案等参照本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自行占补新增耕地指标有余的,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收购。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整治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资金使用方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滞留、挪用、挤占、超范围使用、超标准开支土地整治财政资金。

                       第六章   新增耕地指标管理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负责,组织完成补充耕地年度计划。
  第二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制度,确保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与土地整治项目相挂钩,实现先补后占。
  大、中型水利、水电项目库区建设的耕地占补平衡,可以向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有权机关批准后实行边补边占。
  第二十六条 项目验收确认的新增耕地指标,由组织验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新增耕地合格证。
  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新增耕地合格证逐级报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新增耕地合格证由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编号和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本级新增耕地指标库,新增耕地指标纳入县级以上新增耕地指标库管理。
  第二十八条 新增耕地指标经依法批准后,可以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流转。
  经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新增耕地指标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跨市、州、地流转;经市、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新增耕地指标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跨县级行政区域流转。
  第二十九条 土地整治项目涉及土地权属调整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整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在禁止开垦区内进行开垦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
  第三十一条 土地整治从业单位违反有关标准、规定、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截留、滞留、挪用、挤占或者超范围、超标准开支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尚不构成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处分。
  第三十三条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条例所称的土地整治从业单位,是指涉及的项目测绘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单位、项目施工招标代理单位、项目施工单位、项目施工监理单位和项目竣工决算审核单位。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所称的指标流转价款是指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单位为履行耕地占补平衡义务购买新增耕地指标的价款。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拘留和羁押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拘留和羁押问题的批复

1963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62年10月23日(62)法办研字第66号请示报告已收阅。现对拘留和羁押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拘留和羁押有无区别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规定,拘留和羁押是有区别的。拘留是在未批准逮捕以前,在法定的条件下,对需要进行侦查的人犯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而且只有公安机关才能行使拘留。羁押则是在人民法院决定逮捕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并且实施逮捕以后,把人犯羁押起来;执行逮捕的机关,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可以在逮捕人犯后实施羁押。
二、关于法院能否采取拘留(即你们所说的羁押)问题,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既然没有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行使拘留的条文,那么,人民法院在自己的审判实践中,如果对被告人采用拘留,这在法律上是没有根据的,因而是违法的。我院在1956年10月17日印发各级人民法院参酌试行的“各级人民法院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曾提到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第五条规定,采用临时羁押的措施。现在看来,这样规定是不妥当的。请不要在工作中引用。
三、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未经逮捕的被告人确有逃跑、湮灭、伪造罪证、继续犯罪等情况,而又确实需要逮捕时,可以决定逮捕,在批准逮捕以前,如果确有必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剥夺被告人的行动自由,以利于审判工作的进行,可以商请公安机关予以协助,对被告人先行拘留。(抄: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拘留和羁押问题的请示报告 (62)法办研字第66号
最高人民法院:
德宏中级人民法院向我院询问关于拘留和羁押有何区别及人民法院如何适用拘留、羁押的问题,我们拟作如下答复,是否妥当,请予批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的规定,拘留是公安机关进行侦察工作中在法定条件下的一种紧急措施。条例中没有明文提及人民法院是否可以采用这种措施。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刑、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中规定: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如果根据证据材料,认为未经逮捕的被告人确有逃跑(或者在逃)、企图毁灭证据、串供或者经常没有一定住处等情况的时候,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第五条规定,采用临时羁押的措施。对于现行犯,无论是经人民法院发现或者由公民扭送来的,都必须立即依法予以处理。
对上述的规定,我们的理解是拘留与羁押在字义上讲有些不同。但在实际上并没有原则的区别,两者都是属于在逮捕判刑之前,为了防止人犯继续犯罪或逃避侦查、审判,对其依法剥夺行动自由的临时措施。它不是一种刑罚。
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各司其事,各负其责”的原则办事,法院与公安扣押人犯应加以区别,法院不能向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工作或侦破过程中对嫌疑人犯主动出击,实行拘留,法院扣押人犯只适用于群众扭送的现行犯和在审判过程中发现未经逮捕的被告人,确有逃跑,毁灭伪造证据、串供、继续犯罪或者经常没有一定住处等情况。据此,我们意见法院依法扣押人犯的措施称为“羁押”与公安拘留加以区别。
至于法院拘押人犯的报批手续和羁押时间的问题,应与公安的拘留同样办理,羁押应经批准,羁押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十天,若到时确实需要延长羁押时间,应备文向上级法院说明。
1962年10月23日


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改和重新公布保留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辽宁省辽阳市人民政府


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改和重新公布保留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政府令第117号


  《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修改和重新公布保留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业经2010年7月21日辽阳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实施。

   代市长 王正谱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六日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市政府对2009年11月30日以前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经研究,市政府决定,废止《辽阳市牲畜定点屠宰管理暂行办法》等58件规范性文件,修改后重新公布《辽阳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24件规范性文件。同时,依据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对决定保留的《辽阳市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等75件规范性文件予以重新公布。

  附件:1.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doc

    2.修改后重新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及修改说明.doc

  3.保留并重新公布的规范性文件目录.doc
http://www.liaoyang.gov.cn/Editor/uploadfile/20101222110000691.doc
附件1:
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序号 实施单位 规范性文件名称 文 号 发布时间 废止的理由和依据
1 服务业委 辽阳市牲畜定点屠宰管理暂行办法 辽市政办发〔2000〕75号 2000年11月8日 省人大新制定的《辽宁省畜禽定点屠宰管理条例》已作出更详细的规定。
2 经济和信息化委 辽阳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暂行规定 辽市政发〔2002〕11号 2002年3月4日 主要内容不适应现有经济发展状况,《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已作出更详细的规定。
3 扶贫办 辽阳市加快山区开发建设有关政策规定 辽市政发〔1999〕14号 1999年3月24日 调整期已过。
4 水务局 辽阳市河道管理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发布,辽市政发〔2005〕19号修订 2004年4月10日发布,2005年5月14日修订 调整期已过。
5 辽阳市地热水和矿泉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2002〕2号 2002年1月26日 调整期已过。
6 转发省政府关于调整水利工程水费标准的通知 辽市政发〔1990〕100号 1990年11月12日 所依据的上位法已废止。
7 住房和城乡建设委 辽阳市房地产交易管理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 1996年12月27日 主要内容与《物权法》相抵触。
8 辽阳市设置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22号 1997年6月30日 已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9 国土资源局 辽阳市国有土地储备招标拍卖管理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7号 2001年7月25日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39号)、《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7〕277号)已作出更详细的规定。
10 关于加强国有土地审批管理的通知 辽市政发〔2002〕14号 2002年3月22日 《关于印发<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和<协议出让国土地使用权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14号)已作出更详细的规定。

序号 实施单位 规范性文件名称 文 号 发布时间 废止的理由和依据
11 财政局 关于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 辽市政办发〔1993〕4号 1993年3月3日  已为《辽阳市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87号)所替代。
12 辽阳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辽市政规字〔1991〕2号 1991年7月30日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5月30日财政部令第35号)已作出更详细的规定。
13 辽阳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辽市政办发〔1996〕17号 1996年4月3日 《辽宁省政府债务管理办法》(2008年省政府令219号)已作出详细规定。
14 辽阳市抵押物登记评估收费暂行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37号 1998年5月6日 调整期已过。
15 辽阳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机动车辆定点加油和维修管理暂行办法 辽市政办发〔1999〕68号 1999年12月28日 调整期已过。
16 辽阳市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2001〕12号 2001年4月18日  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辽财预发〔2006〕513号)已作出详细规定。
17 辽阳市市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2001〕30号 2001年7月25日 调整期已过。
18 外经贸局 关于加强外派劳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辽市政办发〔1997〕43号 1997年10月7日 《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2004年3号)已作出更详细规定。
19 辽阳市引资项目统计确认办法 辽市政办发〔1999〕28号 1999年5月17日 《辽宁省内联引进项目统计考核实施办法》(辽经合发〔2009〕29号)已作出更详细规定。
20 辽阳市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若干政策暂行规定 辽市政发〔2002〕22号 2002年5月14日 已为《关于印发辽阳市鼓励投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辽市政发〔2007〕36号)所替代。

序号 实施单位 规范性文件名称 文 号 发布时间 废止的理由和依据
21 外经贸局 辽阳市利用外资若干政策规定 辽市政发〔2004〕5号 2004年2月5日 已为《关于印发辽阳市鼓励投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辽市政发〔2007〕36号)所替代。
22 辽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辽市政发〔2005〕46号 2005年10月8日 已为《关于印发辽阳市鼓励投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辽市政发〔2007〕36号)所替代。
23 地税局 辽阳市契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2001〕3号 2001年1月10日 我市已开始实行房地产征收一体化,单独的契税征收办法已无存在意义。
24 关于在铁精粉计量中增加所得税征缴的批复 辽市政〔2009〕50号 2009年10月15日 已为《关于提高铁矿石精粉税收保证金的批复》(辽市政〔2010〕12号)所替代。
25 关于辽阳市房地产税收征收管理的若干意见 辽市政办发〔2006〕29号 2006年5月13日 我市已开始实行房地产征收一体化,原房地产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
26 民政局 辽阳市农村乡镇敬老院管理办法 辽市政发〔1996〕42号 1996年11月12日 《辽宁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辽民发〔2008〕25号)已作出详细规定。
27 关于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通知 辽市政发〔1997〕17号 1997年4月25日 《辽宁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已作出详细规定。
28 关于建立城镇居民临时救济制度的通知 辽市政发〔2000〕21号 2000年6月7日 已为《辽阳市城乡生活困难居民应急救助办法》(市政府令110号)所替代。
29 辽阳市收容遣送管理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2002〕17号 2002年4月23日 《关于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令381号)已作出详细规定。
30 辽阳市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 辽市政发〔2004〕41号 2004年11月30日 《辽宁省关于做好驻辽部队家属安置和就业工作意见》(辽拥办发〔2009〕8号)对军队干部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措施及保障内容已作出详细规定。



序号 实施单位 规范性文件名称 文 号 发布时间 废止的理由和依据
31 残联 辽阳市对残疾人实行优惠待遇的暂行规定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25号 1997年9月1日 已为《中共辽阳市委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市委发〔2009〕17号)所替代。
32 辽阳市残疾人就业保障办法 辽市政发〔2003〕16号 2003年4月24日 已为《中共辽阳市委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市委发〔2009〕17号)所替代。
33 统计局 辽阳市个体私营经济统计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1998〕5号 1998年1月21日 上位法《统计法》调整。
34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局
辽阳市城镇企业职工工伤社会保险规定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 1997年10月7日 《工伤保险条例》已作出详细规定。
35 辽阳市城镇个体劳动者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1997〕40号 1997年10月7日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辽宁省城镇个体工商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04号)已作出详细规定。
36 辽阳市国家公务员公务行为守则(试行) 辽市政发〔1998〕56号 1998年12月30日 上位法依据废止。
37 辽阳市人才市场管理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6号 2000年12月27日 上位法依据《辽宁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调整,人才服务机构设立条件、人才流动争议处理及法律责任等主要内容与调整后的上位法相抵触。
38 辽阳市鼓励留学人员来辽工作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2001〕11号 2001年4月16日 已为《关于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引进国家重点大学和海外留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工作暂行办法》(辽市委办发〔2008〕8号)所替代。



序号 实施单位 规范性文件名称 文 号 发布时间 废止的理由和依据
39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局 辽阳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2001〕14号 2001年4月19日 已为《关于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引进国家重点大学和海外留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工作暂行办法》(辽市委办发〔2008〕8号)所替代。
40 辽阳市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试行) 辽市政发〔2001〕32号 2001年8月8日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已作出详细规定。
41 辽阳市市直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2002〕50号 2002年9月27日  已为市人大发布的《辽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辽市人发〔2006〕1号)所替代。
42 辽阳市人事争议处理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67号 2002年10月28日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劳动争议调解法》已作出详细规定。
43 辽阳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 辽市政发〔2007〕30号 2007年6月20日 不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已为《关于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辽市政办发〔2010〕42号)所替代。
44 人防办 辽阳市民事防护应急救援暂行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64号 2002年5月30日 主要内容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要求。
45 司法局 辽阳市法律援助暂行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4号 2000年9月20日 《辽宁省法律援助实施办法》(省政府令176号)已作出详细规定。
46 教育局 辽阳市贯彻《教师法》暂行规定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号 1994年6月14日 主要内容不适应我市经济发展要求,调整期已过。
47 辽阳市扶困助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辽市政办发〔2004〕18号 2004年5月29日 不适应我市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期已过。
48 卫生局 辽阳市妇女儿童保健保偿服务管理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29号 1997年9月23日 《辽宁省母婴保健实施条例》已作出详细规定。
49 辽阳市公民献血暂行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41号 1999年5月17日 《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已作出详细规定。
序号 实施单位 规范性文件名称 文 号 发布时间 废止的理由和依据
50 科技局 辽阳市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 辽市政发〔1998〕35号 1998年7月1日 不适合我市经济发展要求,调整期已过。
51 辽阳市招聘培训奖励科技人员的若干规定 辽市政发〔1999〕33号 1999年5月17日 不适合我市经济发展要求,调整期已过。
52 法制办 辽阳市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暂行办法 辽市政发〔2001〕38号 2001年8月31日 《辽宁省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省政府令148号) 已作出详细规定。
53 辽阳市行政执法错案和行政违法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8号 2001年8月31日 2005年8月26日《辽宁省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省政府令186号) 已作出详细规定。
54 辽阳市行政违法举报暂行办法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50号 2000年5月22日 调整期已过。
55 信访局 辽阳市信访暂行规定 辽阳市人民政府令第44号 1999年6月14日 国务院《信访条例》已作出详细规定。
56 外事办 关于授予外籍人员荣誉市民称号的暂行办法 辽市政办发〔1991〕42号 1991年9月17日 已为市人大发布的《辽阳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办法》(辽市人发〔2003〕12号)所替代。
57 辽阳市外国记者管理办法 辽市政办发〔2002〕91号 2002年12月23日 2008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已作出详细规定。
58 辽阳市外宾接待管理暂行办法 辽市政办发〔2002〕20号 2002年4月11日 已为《关于规范外宾接待工作的意见》(辽市政发〔2005〕81号)所替代。


附件2:
修改后重新公布的规范性文件
及修改说明

一、《辽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03号)
第十三条“对拒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的……依据《辽宁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对个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修改为:“对拒不履行‘门前三包’责任的……依据《辽宁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九条和《辽宁省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第二十二、第二十三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修改理由:“门前三包”包括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和绿化等三个方面,原办法的罚则转致中遗漏了关于绿化管理方面的内容。
二、《辽阳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市政府令第108号)
删除第三十九条(关于对在城市道路范围内损害道路设施或者影响道路设施使用功能侵害行为责令停止侵害行为及相关处罚内容)和第四十条(关于在城市道路范围内责令限期改正的行为及相关处罚内容)。
删除理由:该《办法》的上位法《辽宁省市政公用设施保护条例》,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6年1月进行了修订,删除了违反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的处罚依据。
三、《辽阳市西大街商业步行街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63号)
第五条第一款“西大街商业步行街管理办公室负责步行街的日常管理工作,……。”修改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步行街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第二款:“公安、工商、建委、房产、城建、规划、环保、卫生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步行街区域内的有关工作,或将相关执法权委托授权给步行街管理公办室。”修改为:“公安、工商、建设、环保、卫生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步行街区域内的有关工作。”
修改理由:根据法律规定授权是立法行为,只能由法律、法规作出规定,委托必须有规章以上的依据,上述部门的职权无依据不能委托,我市作出此规定与《行政处罚法》相抵触。
四、《辽阳市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辽市政办发〔2004〕49号)
1.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辽宁省消防条例》,制定本办法。”修改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修改理由:本办法所依据的上位法《辽宁省消防条例》已经废止。
2.第十三条第(二)项“(二)进行消防安全行政审批或审核,加强消防产品监督,按照法定时限对消防工程进行验收;…….”中删除“按照法定时限对消防工程进行验收”。
修改理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三条规定,消防验收实行备案制度。除了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外,公安消防机构对消防工程抽查验收。
五、《辽阳市消防水源建设维护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61号)
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法律责任中,“……按《辽宁省消防条例》给予行政处罚,……”和 “……按《辽宁省消防条例》对该单位……进行处罚”修改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处罚”。
修改理由:本办法的上位法依据《辽宁省消防条例》已废止。
六、《转发市发改委等部门关于促进辽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辽市政办发〔2005〕98号)
“二、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部分中“(三)物流企业税收政策”和“(七)工商企业分离物流业务扶持政策”部分删除。
修改理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对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2007〕40号)及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外,2008年1月1日之前实施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律废止。
七、《关于加快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辽市政发〔2005〕2号)
“三、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部分中“(一)认真落实国家对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涉及所得税、车船税的部分删除。
修改理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对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2007〕40号)及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外,2008年1月1日之前实施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律废止。
八、《辽阳市重大行政处理决定备案暂行办法》(2000年12月6日修订的市政府令1号)
1.规范性文件名称中删除“暂行”字样。
2.第四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 、十二条、十三条、十五条中“……市、县区人民政府法制局”,修改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3.第六条删掉第(一)项内容,第(五)项罚款及没收财物数额调整为“对个人在5000元以上,对单位在1万元以上”。
原第六条 下列重大行政处理决定,均应备案:
(一) 行政拘留十天以上的;
(二) 劳动教养;
(三) 吊销证照;
(四) 责令停产、停业;
(五) 罚款及没收财物数额对个人在一千元以上,对个体经营业者在二千元以上,对单位在五千元以上的;
(六) 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七) 认为属于重大行政处理的其他行政决定。
修改为:第六条 下列重大行政处理决定,均应备案:
(一)劳动教养的;
(二)吊销证照的;
(三)责令停产、停业的;
(四)罚款或者没收财物数额对个人在5000元以上,对单位在1万元以上的;
(五)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
(六)属于重大行政处理的其他决定。
修改理由:1.法制机构名称已更改;2.原规定中涉及财产罚的额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现状,需要调整。
九、《辽阳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辽市政发〔2006〕40号)
1.废止第七、八、九、十一、二十三条规定。
第七条 对新办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和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企业或者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免或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第二年奖励当年企业缴纳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第三年奖励当年企业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的50%。新办第三产业企业经营多业的,按其经营主业(以其实际营业额计算)确定减免税政策。
第八条 对新办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的企业或者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第三年奖励当年企业缴纳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
第九条 对新办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免征2年企业所得税,第三年奖励当年企业缴纳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
第十一条 对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即农技推广站、植保站、水泵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种子站、农技站、气象站、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企事业单位或合作组织,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以及城镇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上述农业生产服务或劳务所得,免征所得税。
第二十三条 新办企业按《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新办企业认定标准的通知》(财税〔2006〕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新办企业认定标准执行口径等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发〔2006〕103号)的有关标准认定。
废止理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对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39号)、《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国发〔2007〕40号)及本通知规定的优惠政策以外,2008年1月1日之前实施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一律废止。
2.修改第十二条。第十二条原规定:“下岗失业人员(含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每年给予8000元的营业税及附加、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减免;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每吸纳1名下岗失业人员,3年内每年给予4800元的营业税及附加、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减免。”修改为“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一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修改理由:《关于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3号)、《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86号)等上位法均对下岗失业人员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有新的规定。
十、以下15件规范性文件名称中删除“暂行”或者“试行”字样
1.《辽阳市破产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辽市政办发〔1995〕32号,1995年7月26日 );
2.《辽阳市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5月30日市政府令第36号发布,2008年8月19日市政府令第104号修订);
3.《辽阳市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暂行规定》(市政府令第8号,1995年1月11日);
4.《辽阳市城镇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暂行规定》(市政府令第13号,1995年6月27日);
5.《辽阳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9号,1995年2月7日);
6.《关于〈辽阳市城镇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辽市政办发〔1997〕50号,1997年11月16日);
7.《辽阳市人事代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40号,1999年1月13日);
8.《辽阳市劳动保障代理管理暂行办法》(辽市政发〔2000〕30号,2000年7月17日);
9.《辽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59号,2001年10月30日);
10.《辽阳市城镇职工超限额补充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辽市政发〔2001〕43号,2001年11月5日);
11.《辽阳市失业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辽市政发〔2002〕28号,2002年5月27日);
12.《辽阳市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实施办法(试行) 》(辽市政发〔2002〕39号,2002年7月5日);
13.《辽阳市城镇居民超限额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辽市政办发〔2008〕30号,2008年4月28日);
14.《辽阳市鼓励投资若干规定(试行)》(辽市政发〔2007〕36号,2007年8月1日);
15.《辽阳市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辽市政发〔2001〕5号,2001年1月18日)。
修改理由:暂行或试行的有效期一般为2年,但以上规范性文件符合上位法规定和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适应我市经济发展要求,可以继续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