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抓紧做好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07:08:37   浏览:86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抓紧做好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办公厅


关于抓紧做好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



建办科函[2002]557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关于建立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建科函[2002]147号)印发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部署、落实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公积金监管系统的建设工作。为确保全国公积金监管系统的顺利开通,我部将于2002年12月底前完成建设部节点至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各节点(统称省级节点)数据专网的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网络平台建设工作

  拟采取租用国家公用通信线路的方式构建部、省、市三级数据专网。其中,建设部节点至各省级节点数据专网的建设由部统一申请租用中国联通数据专线,统一签署线路租用协议,统一支付部节点至各省级节点线路的一次性初装费、第一年度的线路使用费(含月租费和端口租用费)和由线路运营商提供光纤接入设备的费用。具体工作由建设部信息中心负责。各省行政区域内数据专网的建设工作(包括选择数据线路、线路申请及支付费用等)由各省(自治区)建设厅按有关要求自行安排。

  为保证数据专网的安全,各级节点的路由器和防火墙设备要严格按统一选型进行配置(具体要求另行通知),可以委托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采购,也可自行采购;其余设备的配置应符合《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实施方案》中关于公积金系统平台设备配置要求。

  为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该数据专网不仅用于公积金监管系统,还将作为部和各省(自治区)建设厅之间其他监管系统信息的传递通道。因此,各省(自治区)建设厅应将公积金监管系统和建设部即将建立的其他监管系统所需的线路、设备等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

  二、网络集成

  部节点至各省级节点数据专网的网络集成工作统一委托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网络集成具体工作包括:路由器、防火墙的安装和调试,网络地址规划和制定路由策略等。网络集成费用由各节点单位负责支付。经与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协商,网络集成费用的收取额度可以按采购方式的不同分别计算:一是各节点的路由器、防火墙设备委托集成商采购的,按照设备费用的5.34%收取;二是各节点的路由器、防火墙设备自行采购的,按照设备费用的10%收取。

  各省(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数据专网网络集成工作由各省(自治区)建设厅自行安排。此项工作关系到全国数据专网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建议各省(自治区)委托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网络集成工作,具体事项由各省(自治区)建设厅与网络集成商协商。

  三、软件问题

  公积金监管系统软件已初步通过试运行检测,将在全国试运行并进一步完善。该软件免费提供使用,相关的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行选择技术服务机构,费用自付。

  四、人员培训问题

  根据公积金监管系统建设情况,对公积金监管系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公积金监管系统维护、应用软件使用等(有关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五、其他事项

  (一)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抓紧落实公积金监管系统线路接入地点及所必需的主机、路由器、防火墙、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的购置及运行环境的安装工作,完成所辖区域内数据专网的建设工作及公积金监管系统的联网测试和软件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保证公积金系统的运行环境符合公积金系统技术指标要求。线路接入地点要求提供线路接入设备的用电(电压220V)、放置位置(1平方米)、施工场地(至少1平方米)等。

  (二)各设区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严格按照建设部已经下发的《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标准(试行)》(建办科函[2002]398号)要求完成数据交换视图的建立工作。各省(自治区)建设厅要对本行政区域内各设区城市完成的数据交换视图进行检查,确保视图符合数据接口标准,实现公积金监管系统与城市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正确对接。

  (三)各省(自治区)建设厅要认真做好对本行政区域内公积金监管系统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系统顺利开通和正常运行。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于12月6日前将《公积金监管系统建设落实情况反馈表》(附件)传真至部信息中心。部信息中心受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负责公积金监管系统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工作,请各地给予积极配合与协助,如有具体技术问题,可直接与部信息中心联系。

  联系人:王艳慧、宋秀明

  联系电话:010-68393171,68394215(兼传真)

  Email:wangyanhui@mail.cin.gov.cn

附件:《公积金监管系统建设落实情况反馈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办公厅
二〇〇二年十二月三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开展2002年度中央单位政府采购招标业务代理机构登记备案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开展2002年度中央单位政府采购招标业务代理机构登记备案工作的通知

财办库[200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各有关招标机构:
  招标采购是政府采购的重要采购方式。为了组织实施好中央部门及下属单位招标采购工作,加强招标代理机构的管理,财政部已于2001年试行了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机构登记备案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现决定在2002年继续开展这项工作。现将登记备案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登记备案范围与条件。
  (一)依法成立的中介组织,与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二)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
  (三)熟悉国家有关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接受过省级或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政府采购业务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机构人员的20%以上;
  (四)具有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其中具有技术、经济、法律专业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分别占在职人员总数的60%和20%以上;
  (五)具有从事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活动所需要的足够的资金和设施,具有较完善的供应商信息库、专家库、招标业务资料库等专业技术信息系统,能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完成政府采购代理工作;
  (六)两年内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不良记录;
  (七)能够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规、政策和规定,自觉接受财政部门和有关方面的监督;
  (八)已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招标代理资格证书并通过年检。
  二、申报资料。
  申请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登记备案,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二)招标资格证书(复印件),最近一次年检证明;
  (三)机构简介、章程、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2001或2000年度财务审计报告;
  (四)2001年招标采购业绩统计表,政府采购业绩明细表,承担政府采购业务代理的能力分析报告;
  (五)完整的专家库人员名单(请附报磁盘,以Excel电子文件格式提供,依次包括专业领域、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参加评标次数等基本信息);
  (六)接受处罚及投诉情况;
  (七)填制完整的《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机构基本情况表》(表式详见附件一)。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招标机构,暂不予登记备案:
  (一)具有招标资格,但未开展招标业务;
  (二)未按本通知要求提供真实、完整的资料;
  (三)招标机构在组织招标工作中,有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规定的行为,并受到相应处罚;
  (四)受到投诉或举报,纪检部门或司法部门已经正式立案审查;
  (五)经审计,存在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现象。
  四、获准登记备案的代理机构享有以下权利:
  (一)接受中央单位委托,组织政府采购招标活动;
  (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财政部政府采购的具体要求,核实投标人的资质;组织开标、评标活动;
  (三)按国家有关规定收取招标代理服务费(合同金额的1.5%以内);
  (四)参与政府采购的验收;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五、获准登记备案的代理机构承担以下义务:
   (一) 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有关制度规定,维护政府采购委托人、投标人和中标人的合法权益;
   (二) 通过财政部指定媒体(《中国财经报》和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向社会发布招标公告,编制、解释招标文件;
   (三) 承担有关保密责任;
   (四) 有关招标活动的重大事项,如招标文件、评标原则、评标委员会人员的产生方法、合同草案等,必须按政府采购管理程序要求,事先报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备案;
  (五)在政府采购活动中,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义务。
  六、登记备案程序。
  符合本通知要求,有意愿承担政府采购业务代理的招标机构,请于2002年3月15日前按本通知要求将申请材料上报财政部门。中央企业的招标机构,直接将需要提供的登记备案资料报财政部国库司;其他招标机构,报当地省级财政部门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审核。
  请各省级财政部门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将本通知精神及时向本地区招标机构传达,组织做好审核把关工作,重点审查核实政府采购业务业绩情况,签注意见后报财政部登记备案。
  七、登记备案结果公布。
  财政部在收到完整材料并审核合格后,将颁发统一印制的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机构资格登记备案表,以此作为代理2002年度中央单位政府采购业务的资格证明,同时,将通过有关媒体公开发布;未进行登记备案的招标机构,不得接受委托代理中央单位政府采购业务。
  联系地址:财政部国库司 政府采购处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100820]
  联系电话:010-68552229 68552267 传真:68552266

  附件:招标代理机构基本情况表
http://www.mof.gov.cn/news/file/fujian-guanyukaizhan2002nianduzhongyangdanweizhengfucaigouzhaobiao050711_20050711.xls
二ОО二年二月四日


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3]156号


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


在中国环境报上发表(不另行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我局决定在全国开展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以促进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应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定期公布超标准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列入名单的企业,应当按照本公告要求,于2003年10月底以前公布2003年上半年的环境信息,2004年开始在每年3月31日以前公布上一年的环境信息。

没有列入名单的企业可以自愿参照本规定进行环境信息公开。

二、必须公开的环境信息

公开的环境信息内容必须如实、准确,有关数据应有3年连续性。

(一)企业环境保护方针。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包括:

1、废水排放总量和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废气排放总量和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3、固体废物产生量、处置量。

(三)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包括:

1、企业主要污染治理工程投资;
2、污染物排放是否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3、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
4、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量;
5、危险废物安全处置量。

(四)环保守法,包括:

1、环境违法行为记录;
2、行政处罚决定的文件;
3、是否发生过污染事故以及事故造成的损失;
4、有无环境信访案件。

(五)环境管理,包括:

1、依法应当缴纳排污费金额;
2、实际缴纳排污费金额;
3、是否依法进行排污申报;
4、是否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
5、排污口整治是否符合规范化要求;
6、主要排污口是否按规定安装了主要污染物自动监控装置,其运行是否正常;
7、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率;
8、“三同时”执行率。

三、自愿公开的环境信息

(一)企业资源消耗,包括能源总消耗量和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新水取用总量和单位产品新水消耗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原材料消耗量,包装材料消耗量。

(二)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指生产单位产品或单位产值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包括烟尘、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和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等水污染物。

(三)企业环境的关注程度。

(四)下一年度的环境保护目标。

(五)当年致力于社区环境改善的主要活动。

(六)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

(七)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自觉行动和实际效果。

(八)对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消耗、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和富营养化等方面的潜在环境影响。

四、环境信息公开的方式

(一)必须进行环境信息公开的企业除在国家环保总局的政府网站和省级环保部门的政府网站上公布外,可以通过报纸和其他形式的媒体公布,也可以通过印制小册子等形式进行公布。

(二)鼓励企业自愿在我局和各级环保部门的政府网站上进行信息公开。

(三)鼓励企业发布年度环境报告书并在企业网站或政府网站上公布。

五、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其他要求

(一)企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企业登记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随时在本局网站或上报我局在总局政府网站上公布有关环境信息:

1、常规环境监测中连续2次(含)以上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没有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2、常规环境监测中连续2次(含)以上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了排污许可证的允许排放量;
3、现场环境监察中连续2次(含)以上出现环境违法行为;
4、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5、发生集体性环境信访案件。

(二)对不公布或者未按规定公布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应依据《清洁生产促进法》,按照相应的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公布,可以并处相应的罚款。

六、在总局政府网站公布企业环境信息的具体程序另行通知,在地方环保部门政府网站公布企业环境信息的具体程序由各地自行制定。


二○○三年九月二十二日